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成長
發(fā)布時間:2016-11-07
瀏覽次數(shù):1002
來源:鄭州市商貿管理學校
點贊數(shù):0
今年4月初,在八中實驗基地進行社會實踐的第二天下午,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編成了陶藝、茶藝等若干組分別活動,我隨意興御風而行地跟著茶藝組的同學們登上樹木蔥蘢、幽雅靜謐的湖心島,想看看小小年紀的他們,能在中國幾千年的祖宗文化里,揀得幾顆金豆子。
有老班跟著的娃娃特別乖,他們排著隊安靜地穿過吊橋、室外茶區(qū)走進精致整潔的茶室,很快地分組落座,跟著教官老師入迷地進入了角色。
教官老師領著孩子們指認過桌上的茶具之后,教給大家的第一道手藝是烏龍茶的沖泡流程:若琛出浴—烏龍入?!獪貪櫹床琛铣剂芰亍獞覊馗邲_—福入東?!猴L拂面—扣杯保香—龍鳳呈祥—奉茶迎客,盡管工序復雜一些,但是孩子們學得認真,學得細心,學著練著,沒多久,李煥等幾個女生同學的動作竟然已有幾分形似。當孩子們紛紛把自己嚴格按程序泡制的香茗端給老師品嘗的時候,我突然感覺身后好像有根神圣得像十字架一樣的東東撐起了老師的偉岸,在中國,那叫“師道尊嚴”!
教官老師教給孩子們的第二道手藝是調制奶茶。老師拿出毛尖、鐵觀音、信陽紅、碧螺春、大紅袍等很多種茶葉,在做了簡單示范之后,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調制自己喜歡的奶茶。一讓自由發(fā)揮,茶室里可熱鬧了,小伙伴們嘴上一邊交流,心里一邊想著能讓大家從“口服”到心服的點子,但是直到最后,也沒有哪位英雄調制的奶茶能夠讓大家齊聲說好,眾口難調才是祖訓真知嘛。娃娃們還給自己的茶起了不同的名字,李克多的茶叫“醉八仙”,理由是碧螺春的清香可以醉倒神仙;張?zhí)鹛鸬牟杞小坝^音濟世”,她是用鐵觀音加牛奶沖制而成,取了觀音的名字,取了牛奶的營養(yǎng)……,孩子們的茶名大多和神話傳說有關,沒想到頻頻告急的傳統(tǒng)文化,依然在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第三節(jié)課是在室外上的,孩子們圍著茶桌,一組一組地坐了下來,教官老師在總結了課程要領后,設計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經(jīng)常聽說’茶如人生’這個詞,通過今天下午與茶的接觸,你認為茶和人生有哪些共通的地方呢?”老班一旁暗自旁白:“見證真理的時刻到了”。
趙晨晨第一個發(fā)言:“茶剛入口時,又苦又澀,經(jīng)過一番消化,在喉頭才會回泛甘甜,這就像人生,先苦后甜,只有經(jīng)過努力進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掌聲,這次活動若推明星,她當居首。)
胡佳樂哼哼唧唧地開口了:“大家把自己泡的第一杯茶送給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做人要尊敬我們的師長?!保ㄒ馔馐斋@,被尊敬的感覺真好,以后也要注意把尊重回饋給他們,要知道,若要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就要首先尊重別人。)
趙弘宇是被旁邊的秦穎推著站起來的,含蓄內斂是她的第一特質:“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茶葉,做出不同口味的奶茶,甚至同一種茶葉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比如毛尖可以加工成信陽紅,說明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新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很重要?!保ㄅc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未來可以成為一個理論踐行者?。?/p>
愛學語文的張?zhí)鹛鹨舱玖似饋?,用她那特殊的女中音,吃力地碰著主題:“‘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梅花、月、谷雨、春都是自然物,茶葉是一種自然物,人們喝茶時通過幾片樹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里,就好像和大山為伍,和溪流作伴,快樂自在,不染凡塵”。(老天,這么拽?。?/p>
……
聽著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日暮西山,晚飯的鈴聲催起,我站了起來:“剛才同學們的談論,給了老師很大的驚喜,很多同學慧心獨具,短短一個下午,就對茶的認識如此深刻。茶,曾是中國的特產,后來成了中國的符號,它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幾千年來,中國人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jīng)形成了深入骨髓的禮儀文化,同學們之所以對茶的知識接受地這么快,是因為我們血液里原本就有這樣的文化特質。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年齡的人,對茶有不同的解讀,比如你們品味的多是一片樹葉帶來的思考,而我們這樣的年齡享受的卻是茶帶來的清、靜、雅、和,我今天站在同學們的群體中,體會著青春的活力,責任感讓我想到眼下關于茶的一種尷尬,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可是墻內開花墻外香,有許多國家的茶葉在品種和質量上超過了中國,日本的茶道甚至也居中國之上,茶博會從來沒有在茶的故鄉(xiāng)召開過……,這些問題就擺在中國人的面前,怎么解決,要靠同學們去思考和思考后的創(chuàng)新與踐行去改變,同學們,祖先留下的,并非全是財富,也有使命!”
飯后散步,我再次來到幽雅靜謐的湖心島,東風斜梳,小湖微恙,柳絮花瓣一樣簌簌地飄落下來,掛在頭發(fā)上,落進衣襟里,白日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機智聰慧再一次浮現(xiàn)在腦?!?,我們僅僅設置了一個談茶的情境,把茶葉拿到他們面前,讓他們動手做了個實驗,用實驗帶來的切身體驗來引發(fā)心靈感悟,他們竟然可以從一片樹葉看到人生的先苦后甜,看到民族創(chuàng)新,看到人與自然的溝通,心靈與山水的共融……,可見,拋開分數(shù),教育在育人職能上的功效,多么地依賴體驗。
最近在讀一本書,是梁好老師的《回歸真教育》,這本書以獨到的第三只眼掃描到了眼下中國教育的問題,提出“讓教育回歸常態(tài)、回歸理性、回歸真實”的理念。這世道,缺啥吆喝啥,該理念之所以感動大家而得到群起響應就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教育“非常態(tài)、不理性、欠真實”,而真實又是構建理性和常態(tài)的根基,一言蔽之:中國教育,首先欠缺的是真實!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發(fā)展人、塑造人,教育就是讓學生在現(xiàn)有狀態(tài)的基礎上,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感應,用頭腦去思考,通過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溝通碰撞,實現(xiàn)“最好的自己”。試想,如果孩子們從周邊提取的信息是虛假的,得出的結論是反向的,連“最真實的自己”都做不到,何談“最好的自己”。讓孩子們回歸自然,就是讓教育回歸本真,在本真中收集真實的體驗,在體驗中汲取正能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我將在努力中期待,中國的教育有一天能放孩子進茶園,那里收集的都是全真的體驗……